和平县学校名录
和平县和平中学
和平县和平中学位于和平县阳明镇中山一路150号,创建于1919年,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公办中学。校园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,布局合理,分设教学区、生活区、运动区,有教学楼、综合楼、教研楼、科学楼、实验楼、宿舍楼、师生饭堂、会议室、报告厅等,并配有塑胶运动场、足球场、篮球场、羽毛球场、乒乓球桌等。现有68个教学班,在校学生3500多人,教职工300多人。
学校坚持“依法治校、以生为本、以师为根”,通过改革创新,建章立制,规范管理,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持续稳步提高。依托文学社、演讲社、志愿者协会等特色社团组织开展大型活动,进一步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,培养其语言表达及组织策划能力,不断形成“校风一流,发展全面,个性张扬”的办学特色,逐步走内涵式的科学发展道路,力争成为享誉粤东北的百年名校。
和平县福和高级中学
和平县福和高级中学位于和平县城新开发区福和大道侧,创办于2004年,是和平县在深圳市福田区帮扶支持下创办兴建的一所高级中学。学校总建筑面积61980平方米,分设教学区、生活区、运动区,有行政楼、科艺楼、实验楼、教学楼、宿舍楼、食堂、教师公寓、报告厅、讲学厅、图书馆等,并配有塑胶运动场、足球场、篮球场、羽毛球场、乒乓球桌等。现有68个教学班,在校学生3500多人,教职工300多人。
学校以“立德树人”的教育观和文化育人理念为指导,坚持“科研先导、分层教学、全面发展”的办学思路,开展系列化的德育活动,如“探人生要义”活动、“树崇尚理想”活动、“铺成才之路”活动,帮助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。通过文学社、学生会、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社团活动,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潜能,培养学生写作热情、自我管理能力和奉献精神,促进学生健康成长,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突破。
和平县阳明中学
【学校概况】和平县阳明中学坐落在和平县城北楼岗上,总占地面积41092多平方米,建筑面积21141平方米。校园布局合理,环境优美,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齐全,有教学楼3幢,科学楼1幢,可容纳1000人报告厅1个,可容纳500人的会议室1个,塑胶运动场1个,足球场1个,篮球场3个,羽毛球场3个,乒乓球桌数台;各功能场室,配套设施齐全,校园环境优美。学校现有45个教学班,在校学生2355人,教职工187人。由于办学成绩显著,先后被评为“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”、 “广东省文明单位”、“全国文明单位”。
【育人特色】近年来,学校积极创新办学模式,对教育教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,逐渐开创出一条以发展美、音、体特色教育为主攻方向的特色办学之路,并取得累累硕果。首先,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。秉承“育人为本,德育为先”的原则,坚持德育工作“爱、勤、严、细、实”五字方针,通过不断完善德育管理制度、构建德育工作网络、创新德育工作方式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教育活动,努力增强德育工作育人效果,打造平安和谐校园,营造出浓厚的德育文化氛围。
其次,重视教学教研与特色教育改革工作。作为体艺类特色学校,本着“以人为本,特色引领,知行合一,全面发展”的办学理念,一方面强化“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”的思想意识,抓好了常规教学管理措施的落实;另一方面大胆创新改革,坚持“两手齐抓、两手都硬”的方针, 一手抓普通类文化课教学,一手抓美、音、体特色教学,开创特色教育发展新模式,全力推进特色教育发展。同时进一步落实教育综合改革有关教育培养体制方面的具体措施,全面推进特色教育改革工作,打造体艺特色强校,擦亮特色教育品牌。
再次,积极加强文化育人与校园文化建设。经过30多年发展积淀,学校不断传承“艰苦奋斗、迎难而上、团结协作、开拓创新”的阳明精神,坚持以育人为主线,以活动为载体,积极搭建活动平台,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,如组织书画展、手工制作比赛、校园十大歌手比赛,举办校园艺术节,开展学生社团活动,组织学生参加县、市、省各级别比赛等,搭建各种展演与锻炼平台,提升学生实践能力,有效推动学校特色教育的健康发展。
【荣誉成果】近年来,学校通过创新办学模式,发展美、音、体特色教育,教育教学成果丰硕,先后荣获河源市高中教学质量优胜奖(市教育局)、河源市文明校园(市教育局)、和平县教书育人先进单位(中共和平县委、县政府)、全国文明单位(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)、荣获广东省文明单位、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。
和平县实验初级中学
和平县实验初级中学位于和平县阳明镇岭排路104号,创办于2002年。校园占地面积53000平方米,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,分设教学区、生活区、运动区,建有办公楼、教学楼、综合实验楼、宿舍楼、食堂、教师会议室、多功能报告厅等,并配有标准的音乐室、美术室、电脑室、塑胶运动场、足球场、篮球场、羽毛球场、乒乓球桌等。现有55个教学班,在校学生2600多人,教职工160多人。
学校注重学科特色创新,坚持“和”文化育人理念,建造“和美校园”, 营造“和煦德育”,打造“和乐课堂”, 塑造“和雅师生”。通过文学社、棋艺社、合唱队等社团,探索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,为学生搭建展示舞台,不断培养具有新时代美德的阳光少年。
和平县上陵中学
【学校概况】和平县上陵中学占地面积28000多平方米,建筑面积11364平方米。校园布局合理,环境优美,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齐全,有教学楼1幢,综合楼1幢,可容纳200人多媒体教室1个,塑胶运动场1个,足球场1个,篮球场2个,羽毛球场3个,乒乓球桌数台;各功能场室,配套设施齐全,校园环境优美。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,在校学生698人,教职工59人。
【教育创强】2012年,政府投入764万元启动教育创强工程,实现新增校园用地518平方米、新添置设施设备一批价值142万元。其中新建了一幢学生食堂388平方米。学校化学实验室、物理实验室、生物实验室、体育室、电脑室、音乐室、美术室、科学教室等各功能室全部达标。拥有一个200米标准环形跑道田径场,2个标准篮球场,4个羽毛球场,10张乒乓球台。学校配备了阶梯课室一个,多媒体教室7个,师生电脑142台,梦想课堂教室一个,广播室一个 。这些功能教室的开通和使用,让学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共同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,提高了教学成绩,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。
【育人特色】 近年学校以教育创强为契机,全校师生确立了走“爱心教育(七年级)、信心教育(八年级)、理想教育(九年级)”的办学理念,确立了“依法治校抓规范,精细管理促成效,立德树人成教育,锐意创新铸品牌”的教育方针。以习近平总书记“公平、立德、改革”的教育观和文化育人理念为指导,全面实施素质教育。以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,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,塑造有理想信念、道德情操、扎实学识、仁爱之心的好老师,倡导教师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,用欣赏增强学生信心,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。充分挖掘和发挥师生潜能,进一步培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新的增长点,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新的突破,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,促使学校走上持续发展、内涵发展之路,以“为师生未来发展奠基”为指导思想,以“把成功赋予师生,把满意献给家长”作为使命,走“依法治校、制度立校、质量强校、特色兴校”的办学之路,努力实现‘一年规范、两年提升、三年成效、四年超越、五年成特色、十年成品牌’的近期目标,力争早日实现“打造山区特色品牌示范校”远期目标。
【社团特色】1.满园春社团,成立于2010年 9月9 日。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,该社团活动每周纳入校本课程,每月定期公开开展活动一次(如文学社还应标明每学期出版几期何种刊物)。近年来,该社团共开展大型活动十几场次,多次参加(县、镇)组织的读书写作活动,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或奖励;社团成员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活动共有30多人次获奖。
2. 剪纸美术兴趣社团(或小组),成立于2009年3 月20日。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,该社团活动每周纳入校本课程,每月定期公开开展活动一次(如文学社还应标明每学期出版几期何种刊物)。 近年来,该社团共开展大型活动几十场次,多次参加(县、镇)组织的手工美术活动,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或奖励;社团成员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活动共有20人次获奖。
3. 心理健康社团(或小组),成立于2006 年5月15 日。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,该社团活动每周纳入校本课程,每月定期公开开展活动一次(如文学社还应标明每学期出版几期何种刊物)。
【荣誉成果】 近年来,学校以践行文化育人为主线,不断深入推进实施学校强项和特色,努力践行觉者为师理念,全校上下同心同德,积极探索,通过艰辛的努力,教育教学成绩不断提高,学校先后荣获和平县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称号,学校管理日趋科学、规范,教学改革不断成熟,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喜爱,常规管理日趋精细,学校处处呈现出一种健康向上的发展势头,办学水平逐年提高,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。
和平县青州中学
【学校概况】和平县青州中学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,建筑面积8千多平方米。校园布局合理,环境优美,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齐全,有教学楼1幢,综合楼1幢,可容纳200人报告厅1个,可容纳50人的会议室1个,塑胶运动场1个,足球场1个,篮球场1个,羽毛球场3个,乒乓球桌数9台;各功能场室,配套设施齐全,校园环境优美。学校现有16个教学班,在校学生654人,教职工38人。
【育人特色】 近年学校以教育创强为契机,全校师生确立了走理想教育的办学理念,确立了“依法治校抓规范,精细管理促成效,立德树人成教育,锐意创新铸品牌”的教育方针。以习近平总书记“公平、立德、改革”的教育观和文化育人理念为指导,全面实施素质教育。以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,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,塑造有理想信念、道德情操、扎实学识、仁爱之心的好老师,倡导教师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,用欣赏增强学生信心,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。充分挖掘和发挥师生潜能,进一步培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新的增长点,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新的突破,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,促使学校走上持续发展、内涵发展之路,以“为师生未来发展奠基”为指导思想,以“把成功赋予师生,把满意献给家长”作为使命,走“依法治校、制度立校、质量强校、特色兴校”的办学之路,努力实现‘一年规范、两年提升、三年成效、四年超越、五年成特色、十年成品牌’的近期目标,力争早日实现“打造山区初中品牌示范校”远期目标。
【社团特色】1.美术社团,成立于2013年9月20日,现有社团成员39人。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技能,该社团活动每周纳入校本课程,每周定期公开开展活动2次。该社团设社长1名、副社长1名,社团领导通过竞聘产生,任期1年。拥有相对独立的办公室。
2. 花样跳绳社团,成立于2011年5月10日,现有社团成员20人。该社团活动每周纳入校本课程,每周定期公开开展活动2次。该社团设社长1名、副社长1名,社团领导通过竞聘产生,任期1年。拥有相对独立的办公室。
3. 葫芦丝社团,成立于2016年9月20日,现有社团成员30人。该社团活动每周纳入校本课程,每周定期公开开展活动2次。该社团设社长1名、副社长1名,社团领导通过竞聘产生,任期1年。拥有相对独立的办公室。
【荣誉成果】 近年来,学校以践行文化育人为主线,不断深入推进实施学校强项和特色,努力践行觉者为师理念,全校上下同心同德,积极探索,通过艰辛的努力,教育教学成绩不断提高,学校先后荣获和平县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称号,被河源市教育局评为“河源市初级中学示范校”。
和平县龙湖学校
和平县龙湖学校位于和平县龙湖中路与福和大道交叉口北侧,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。校园占地面积32600多平方米,建筑面积27627平方米,校园布局合理,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齐全,建有教学楼、综合楼、实验室、电脑室、音乐室、美术室、科学室、舞蹈室、心理咨询室、报告厅等,并配有塑胶运动场、足球场、篮球场、羽毛球场、乒乓球桌等。现有127个教学班,在校学生5700多人,教职工300多人。
学校确立了“依法治校抓规范,精细管理促成效,立德树人成教育,锐意创新铸品牌”的教育方针。以践行文化育人为主线,加强精细化、规范化管理,不断深入推进实施学校强项和特色工程,开设的文学社、舞蹈队、合唱队等社团均取得优异成绩。
和平县福和小学
和平县福和小学位于阳明镇丰道村,于2016年12月动工建设。学校占地面积29428平方米,建筑面积12014平方米,校园布局合理,环境优美,分设教学区、运动区、休闲区,有多媒体教室、多功能会议室、计算机教室、综合实践室、美术教室、书法教室、音乐教室、舞蹈教室、电子阅览室、心理咨询室、阶梯报告厅等。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齐全,配备塑胶跑道运动场、足球场、篮球场、羽毛球场、乒乓球桌等。现有63个教学班,在校学生2800多人,教职工160多人。
全校确立了以“大爱六年,幸福一生”的办学理念,围绕办学理念确立了以“五个一”为抓手,培育“四为品质少年”。其中 “五个一”,主要是一手钢笔好字,一项健身技能,一些文雅气质,一门兴趣爱好,一种探究习惯;“四为”是指勇为(有体魄、有担当),智为(有智慧、有创新),美为(有才艺、有情趣),善为(有善心、有善行)。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“公平、立德、改革”的教育观和文化育人理念为指导,全面实施素质教育,倡导教师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,用欣赏增强学生信心,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。同时充分挖掘和发挥师生潜能,进一步培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新的增长点,促使学校走上持续发展、内涵发展之路,努力实现“依法治校、制度立校、质量强校、特色兴校”的办学目标。
和平县阳明镇第一小学
和平县阳明镇第一小学位于和平县阳明镇岭排路4号,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公办小学。校园占地面积13690平方米,总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,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齐全,有体育室、读书长廊、电脑室、音乐室、美术室、科学室等各功能室,并配有2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、篮球场、阶梯课室、广播室等。现有73个教学班,在校学生3000多人,教职工200多人。
学校秉持“阳光少年,明日英才”的办学理念,确立“良知致理, 知行合一”的校训,积极打造体艺文化特色,大力推进“非遗项目”进校园活动,相继成立了“凳板龙”舞蹈队、“百灵鸟”客家山歌队、“碟子舞”山歌队,合唱队、花样剪纸艺术社等,各社团积极参加省、市、县各种文艺活动与比赛,取得可喜成绩。
和平县阳明镇第二小学
【学校概况】和平县阳明镇第二小学,正式创办于1963年冬,位于东坝街塘背巷10号,毗邻阳明中学。其前身为东山小学、向东学校、东风小学、城东学校,1981年7月正式更名为和平县阳明镇第二小学。是河源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、河源市中小学校家长委员会示范学校。
学校占地面积8313平方米,建筑面积8171平方米,校园布局合理、环境优美。现有教学楼3栋、综合楼1栋。教师140人,学历达标率为100%;具有高级职称2人。学校按规范化学校标准设有舞蹈室、音乐室、图书室、多媒体教室、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场室13个,4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一个;所有教室安装多媒体教学平台;学校现藏图书达5万多册,学生人均图书达24册,并且每学年新增或更换图书不低于5000册。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内涵建设要求,学校开设广播站、东风文学社、志愿者服务队、鼓乐队、美术兴趣小组、足球兴趣小组、舞蹈兴趣小组、跆拳道兴趣小组等社团组织18个。
【育人特色】 近几年来,学校秉承“知行合一,成人成才”的校训,以“成人成才”为目标,以“丰富多彩的阳明文化活动”为载体,坚持“实施课堂改革,构筑高效课堂”、“实施文化育人,提升学校内涵”和“加强家校合作,形成教育合力”三大抓手,全校师生求真务实、开拓创新,在教育教学上收获丰硕的果实。
课堂改革:学校坚持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原则,结合学校实际、依托本校资源,以“梅州两法”教学法为依据,采取“请进走出”的方式,深入实施课堂改革,构筑高效课堂,向40分钟要质量。
文化育人:学校坚持以活动为载体,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,有计划、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活动,深入实施文化育人活动,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内落地生根,形成良好的学风、教风,从而推动良好校风的形成。
家校共育:近两年来,学校致力于推动家长委员会的建设。以家委会为载体,推动学校依法办学、民主办学的进程;充分发挥家委会作用,架起家校沟通桥梁,形成教育合力,取得显著成效。
【社团特色】1.志愿者服务队。成立于2015年 9月,现有志愿者120人。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志愿者精神,该社团活动每周纳入校本课程。该志愿服务队设队长1名、副队长2名。学校安排了专人负责指导,安排了一定的经费,为志愿者购置了志愿者服装,每人一套。配备了相关设施。近几年来,该志愿者服务队坚持开展慰问孤寡老人、到校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。同时,志愿者服务队还积极协作学校开展相关管理工作,如开展交通引导、维持学生课余秩序等。当前,学校“红马甲”已成为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,成为了广大学生追求的目标。
2.足球兴趣小组。成立于2014年9月,现有队员30人。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足球技能,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,提高足球竞技水平。该社团活动每周纳入校本课程,每天利用下午活动时间开展训练。该足球队设队长1名、副队长2名。学校安排了专人负责指导,安排了工作经费,购置了一批足球、足球服等训练器材。近年来,学校足球队经常与兄弟学校开展交流活动,积极参加相关的比赛活动。
3.朗诵兴趣小组,成立于2015年3月,现有成员80人。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诵技能,该小组活动每周纳入校本课程。该兴趣小组设组长1名、副组长3名。拥有相对独立的训练场所。学校安排了专人负责指导,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配备了训练的必需器材。近几年来,该兴趣小组坚持每学年开展一次朗诵比赛,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朗诵氛围。多次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相关活动,取得优异成绩。
近年来,学校以践行文化育人为主线,不断深入推进实施学校强项和特色,努力践行觉者为师理念,全校上下同心同德,积极探索,通过艰辛的努力,教育教学成绩不断提高,学校先后取得了较多的荣誉,多次获和平县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称号。
和平县贝墩镇贝墩学校
【学校概况】贝墩学校占地面积12.57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18959平方米。校园布局合理,环境优美,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齐全,有教学楼2幢,综合楼1幢,可容纳588人阶梯教室1个,250米环跑道塑胶运动场(含足球场和100米直跑道)1个,篮球场4个,羽毛球场2个,乒乓球桌数台;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,在校学生901人(初中部 416人、小学部485人),教职工108人。
【教育创强】2013年1月,镇政府决定启动创建教育强镇工程,并着手选址征地。当年11月选址慎行村原水保站位置正式开工,投入6000多万元,按“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”标准,新建贝墩学校新校区。2015年10月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,新校区设计科学,教学用房充足,功能场室配套完善,化学实验室、物理实验室、生物实验室、体育室、电脑室、音乐室、美术室、科学教室、阶梯教室、讲播室等各功能室全部达标。这些功能教室的开通和使用,让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共同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,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。学校在当地镇委、镇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,既秉承合并前原学校的优良传统,团结进取,努力拼搏,又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新要求,与时俱进,敢于创新,坚持“德育为首,教学为主,育人为本”的办学宗旨,践行“为每一位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”的办学理念,以“尚善 诚行 乐学 求真”为校训,以实施责任教育统领全局,大力实施文化育人,创新学校管理,深化课堂教学改革,狠抓教风和学风建设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,社会声誉日益提高。
【教育创现】2016年,学校启动了教育创现工作。政府和学校投入了50多万元,配置了教学点一体机和网络 ,维护了一批监控设备,配备了学校阶梯教室投影仪和音响设备,配备了一批高拍仪等,教育现代化装备逐步升级。学校全面加强内涵建设,通过实施分级管理、教学质量目标承诺量化管理、学生自主管理,教师队伍建设、教学质量提升、学生德育管理得到进一步改变,管理方法得到进一步优化,学校“三风”建设取得质的提升。
【育人特色】 近年学校以教育创强为契机,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,以培养学生责任意识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,打造和谐、奋进的责任校园为目标。本着“为学生一生负责”,突出“为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”的办学理念,全面实施责任教育,强化校园文化建设,优化办学策略,细化办学管理,为学生发展、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。通过责任教育一系列活动的贯彻与逐步落实,增强师生工作、学习和生活的责任心,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。通过实施责任教育让责任意识内化为学生自主学习、自主实践、自主创新的元认知,从而推动他们在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。通过实施责任教育使广大学生树立对自己负责,对家庭负责,对他人负责,对集体负责,对祖国、社会和对生态环境负责的良好素养,养成良好的责任习惯,使学生逐步成为自我教育、自我管理、自我调节、自我发展的主体。学校确立了“抓基础、抓规范、抓过关、促发展”的教育教学管理方针,努力探索教育教学改革,初中部以导学案为抓手,积极打造高效课堂,自2011年至今,中考成绩突出。小学部秉持德智兼备的育人理念,努力开展书香班级评比活动,努力抓好“十个良好学习习惯”养成教育,狠抓常规,课堂上形成语文“自学辅导法”与数学“尝试教学法”教学模式,教学效果好,整体成绩稳中有升。
【社团特色】
1.腰鼓队成立于1993年秋,现有队员30人。经过历年来的传承和刻苦的训练,初中部多数学生基本掌握腰鼓舞的全部动作要领。集中展示之时,扬起鼓槌,辉起红绸,场面热烈、壮观,振奋人心,可谓“喜气洋洋手戏槌,腰身挺处鼓声回”!腰鼓队参加了涉及县城和贝墩范围的数十场表演活动,如全县中学生文艺汇演、中小学艺术成果展演等,受到了上级领导与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校友们的热烈欢迎与广泛好评、被县教育局团委评为“优秀学生社团”。
2. 书法社团成立于2015年10月,现有社团成员35人。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书法艺术,每周定期开展培训活动,每学期进行一次集中展示。该社团设社长1名、副社长2名等,学校安排了专人负责指导,拥有相对独立的活动室。
3. 沸腾文学社于2016年由原小学部贝贝文学社和初中部心泉文学社合并而成,现有社团成员66人。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,该社团活动每周纳入校本课程,每学期至少出版一期。多年来,该社团共开展大型活动9场次,4次参加县组织的“科协杯”、“我心中的税务人”等征文活动,多位同学获得了奖励。
和平县东华学校
和平县东华学校位于和平县阳明镇福和产业转移园,是我县一所现代化直属民办学校。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,建筑面积16927平方米,校园教学区、运动区、生活区布局合理,有理化生实验室、计算机室、多媒体电教室、科学室、音乐室、舞蹈室、美术室、书法室、心理辅导室等教学功能室。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齐全,配备环形塑胶跑道、灯光球场、排球场、乒乓球桌、室内武术训练场等。现有35个教学班,在校学生1500多人,教职工100多人。
学校着力打造“1+X梦想课程”,“1”指学生必修的国家课程,如语文、数学、英语等,“X”指实现个性发展的特色化课程。学校在学生必修基础打牢的前提下,从国学、书法、舞蹈、武术、声乐、棋艺、绘画等特色课程入手,全面丰富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兴趣班、社团活动内容,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智慧,帮助他们实现持续发展,在校园大舞台上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和青春风采。
和平县和爱学校
和平县和爱学校位于和平县阳明镇龙湖中路,是我县唯一一所公办培智类特殊教育学校,于2015年5月动工建设。学校占地约15000平方米,建筑面积5546平方米,户外活动场地9300多平方米。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齐全,有心理辅导室、劳技训练室等10个功能室和一个2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,以及一系列室内外运动康复器材。现有13个教学班,在校学生140多人,教职工60多人。
学校以“爱的教育”为主题,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,开设劳技训练、感统训练、娱乐体育等特色课程,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,把语文课、数学课等理论课程生活化,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,学习基本知识。同时实行无缝管理,让每一个孩子在教师关爱的视线下健康、快乐成长。
和平县直属机关幼儿园
和平县直属机关幼儿园位于和平县阳明镇解放路27号,是一所公办幼儿园。全园占地面积4090平方米,建筑面积3270平方米,园内设置有多种大型体能活动器械、戏水池、塑胶操场等,另设有舞蹈室、美工室、图书室、科学启蒙室等功能室。现有12个教学班,幼儿400多人,教职工50多人。
全园以“基于儿童,发展儿童”为宗旨,推行“以人为本”的管理思想,坚持保教并重的原则,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, 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。推行“全面+特色”的办园模式,注重孩子的智能体能发展,在日常教学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,构建“玩中学、问中学、想中学、做中学”的活动机制,不断培养孩子的自主探索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,锻炼孩子的身心健康,带领天真活泼的孩子拥抱美丽的明天!